秋天一到,天气日渐寒冷干燥,出现皮肤瘙痒的人也越来越多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瘙痒的部位不同,用药也应有所区别。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娇嫩程度不同,对药物刺激也有不同的反应,加上导致瘙痒的原因也不尽相同,因此要对症用药,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。
面部:
面部皮肤比较娇嫩,用药不当可能会发生皮肤萎缩、毛细血管扩张,因此要选用有收敛、保护皮肤作用及抗过敏、消退红疹作用的外用药。可用浸满3%硼酸溶液的4—6层纱布覆盖在面部,持续时间约为一小时,然后薄薄涂上一层艾洛松软膏,同时须停用所有护肤品。
头皮:
头部的皮肤会大量皮脂分泌,极易造成真菌感染,出现瘙痒。此时可选有去脂、拮抗真菌的作用的药物。
背部、四肢伸侧、手背和足背、颈部后侧:
上述部位角质层比较厚,能忍受轻微刺激。出现瘙痒的原因多为过敏性皮炎、湿疹等,可选用有神经麻痹性止痒和抗过敏作用的药物,对皮肤刺激性比较强。
胸部、腹部、臀部、颈部前侧、四肢屈侧:
这些部位表皮角质层比较薄,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,不能选用以酒精为溶剂的药水。可选用对皮肤有安抚、保护、凉爽止痒作用的药物,对皮肤也无刺激性。
腋下、脐周、腹股沟、外阴部、肛门:
上述部位皮肤分泌物较多,经常处于湿润状态,发生瘙痒时,往往同时会伴有白色念珠菌、表皮癣菌、毛癣菌、小孢子菌等真菌感染。可选用抗过敏止痒和抗真菌感染作用的药物,很适合这些部位的皮肤瘙痒。
足底、趾间:
这些部位是真菌感染的高发区。可先将药水涂于患处,待药水干透后再薄薄涂上丁克霜或者咪康唑霜。孚其药水有抗真菌止痒作用,联合其他抗真菌霜剂,可防发生耐药性而影响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