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妈妈网—如何做一个好妈妈|胎教早教育儿知识大全

主页 > 早教 > 性格养成 >

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_性格心理

时间:2020-06-04 作者: 阅读:6

重庆10岁女孩摔婴事件备受关注,让人难以相信的是10岁的小女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呢?

暴力的花朵

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,攻击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。就像动物能通过争斗保护自己,人也会利用攻击行为来维护自己的生存。但社会和文化限制了我们,只 有在特定情况时人们才会将潜伏在心中的暴力释放出来。相对于大人而言,一个孩子更易受到情绪的影响,更容易做出一些受消极情绪影响的过激行为,表现出攻击 性。

就像儿童的大脑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全一样,儿童心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,他们不像大人一样有较稳定的人格和理性的认识。而且儿童的发育快 慢存在着个体差异,同样是10岁的两个儿童,他们的心理发育程度可能相差甚远。而且在这一阶段,儿童的可塑性较强,后天环境极易诱导他们出现严重的问题行 为。对于一些较小的儿童,由于他们认识能力的发展局限,常常很难认识到一个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,只是出于模仿和好奇就做出一些特殊行为。大量的实验研究证 明,儿童会由于后天的模仿和学习,更多地出现攻击行为。在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一个实验当中,孩子们在看见大人殴打充气娃娃之后,也学会了殴打充气娃娃发 泄情绪。该实验影像资料中孩子殴打玩具的行为,几乎和电梯中小女孩的行为如出一辙。

孩子的这些心理行为受到家庭、老师和同学的影响。许多调查研究都显示,在那些有暴力行为的青少年家庭当中,他们的父母多表现出感情不和、对孩子 的管教冷漠甚至直接对孩子暴力虐待等问题。本该是给孩子提供关爱和支持的家庭,给孩子带来的只有不安、痛苦和恐惧,不仅使孩子的心理没有得到健康发展,更 易成为推动孩子表现出过激行为的内在驱力。家庭中的暴力,也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暴力的学习环境。

现在,许多人用“恶童”来形容这个女孩,从道德的角度批评她的所作所为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,人的道德认识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一步步发展起来 的。一开始,儿童的道德认识只能停留在肤浅层面上,以大人对自己的奖惩来认识对错。随着心理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,他们才能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,慢慢 理解道德背后的深层含义,使道德认识达到较高水平。

因此,对于孩子的培养,不应只重视吃穿和学习,还应该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。作为家长,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,给孩子温暖和爱,温馨积极的家庭氛围使得孩子较少产生来自家庭的不良情绪,家庭带来的情感支持也能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。

当然,复杂的生活环境中负面情绪的产生在所难免,但是暴力攻击并不是唯一的宣泄出口,成人在教导孩子学习方法的同时,也应该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方 法来排解情绪,比如运动和游戏。同时,成人也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。同理心是一个人体会和理解其他人情绪感受的能力,和平常所说的换位思考比较接近。 当一个人能以同理心感受别人的感受时,暴力攻击行为也会随之减少。

此外,还应注意心理疾病的治疗。当孩子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的时候,别光想着打骂和管教,有必要的话,应该及早寻找专业的心理和精神科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。因为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,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矫正治疗。

123

推荐:

图文新闻

相关文章

热门资讯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