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妈妈网—如何做一个好妈妈|胎教早教育儿知识大全

主页 > 早教 > 孩子教育 >

[学龄心理]如何让孩子写作业不再拖拖拉拉?

时间:2020-06-04 作者: 阅读:4
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是让多数父母头痛的一件事,特别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,如果不能养成写作业的良好习惯,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业。虽然,一些父母会经常陪伴或督促孩子写作业,但有时效果却不好,究竟问题出在哪里?

根据行为心理学的观点,习惯化是对某个刺激的反应由于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逐渐降低。

比如,一个儿童在看到新玩具时,会感到很有兴趣,当他持续玩这个玩具时,就会逐渐习惯化,而不会产生最初的情绪。

相对孩子而言,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,最初写作业相比玩看动漫、玩游戏,更容易产生厌烦感,但如果养成了习惯,这种感觉就会消失,也可说是习惯化了。

[学龄心理]如何让孩子写作业不再拖拖拉拉?

那么,如何养成爱写作业的习惯呢?

根据成功学专家易发久的研究,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:

1.第一阶段

1-7天左右。此阶段表现为“刻意,不自然”,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。

2.第二阶段

7-21天左右。此阶段表现为“刻意,自然”,但还需要意识控制。

3.第三阶段

21-90天左右。此阶段表现为“不经意,自然”,无需意识控制。

然而,在现实中,父母常常坚持几个月甚至半年、一年,孩子依然不爱写作业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

关键并不在于习惯形成理论的问题,而在于父母培养孩子习惯的方法上存在问题。

1、缺乏一致的原则

通常父母只会要求孩子每天放学后要完成作业,但却没有固定时间,比如每天7点必须写作业,所以,孩子会认为,早点、晚点写都无所谓,而且父母也常随意修改写作业的时间。

结果,有时父母为了鼓励孩子,规定写完作业可以玩玩具或看动漫,但由于时间过晚,导致原来的承诺无法向孩子兑现,就会使孩子对规则的权威性产生怀疑,进而对写作业反感。

[学龄心理]如何让孩子写作业不再拖拖拉拉?

所以,父母在确定规则时,一定要明确而一致,即使因为其他事。比如偶尔家中来客人或吃饭时间晚,都需要提前和孩子说明变化的原因,并尽可能晚一些再坚持,不要让孩子认为,规则是大人可以经常随意改变的,即使因特殊情况改变,也是父母与孩子协商的结果。

2、违背了发展规律

习惯化的形成往往针对一至二件事时会更有效,当同时完成几件事的习惯化,就容易失去效果。

比如,要求孩子每天写作业或练习钢琴,最初的阶段父母不仅要求固定时间进行,同时还要完成一定的时间量,就意味着孩子即要习惯固定时间点,还要习惯固定时间量,这就可能使孩子产生厌倦。

因此,对于固定完成作业习惯的养成,初期需要给予口头鼓励、积分或实物奖励等方式,来帮助孩子首先养成固定时间点的习惯,尔后可以逐步过渡到写完作业再适当拓展学习的阶段,比如,完成作业再学习十分钟,经历一段时间后,再逐渐延长,以消除孩子习惯养成中的不适感。

[学龄心理]如何让孩子写作业不再拖拖拉拉?

同时,对于乐器或书法练习等内容,需要通过两到三个月的时间,先让孩子适应每天必须坚持的习惯,尔后再逐渐延长练习时间,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。

这就如同人适应一个原本不喜欢的口味时,比如辣椒,需要循序渐进、逐渐加量一样,如果一次吃最辣的食物,可能你一生都不愿意再吃这样的东西。

3、错误的鼓励方式

在鼓励孩子时,父母可能会用口头表扬、积分奖励(代币强化物)、购买玩具,承诺孩子看动漫或玩游戏(活动性强化物),甚至还会用到取消游戏时间、零食等惩罚的方式,究竟哪种方式更有效呢?

其实,每种方式在特定的情况下都是有效的,包括惩罚,但主要看如何使用,而这取决于孩子当时的状态。

比如,今天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表扬,这时父母只需及时给予口头鼓励,就很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,而不必再使用其他方式。

[学龄心理]如何让孩子写作业不再拖拖拉拉?

而对于实物、积分、活动性等强化物,应根据孩子的学习状态适当使用,更应鼓励使用口头鼓励方式,因为当孩子习惯于实物、代币、活动等强化物时,如果父母不能及时给予儿童,就会使儿童对写作业产生反感。

所以,适当地、经常性地变换鼓励的方式,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。因为当父母为了一个好习惯而强化孩子时,同时可能会对孩子产生错误的强化,比如,不给礼物就不好好写。

4、效果不好的督促

多数父母会选择陪伴的方式来督促孩子学习,但仅仅陪伴就能让孩子对写作业产生兴趣吗?

虽然有时这种方式产生了一定效果,但却没能培养出孩子的学习兴趣。他或许迫于父母的压力,或许习惯于与母亲呆在一起而写作业。

其实,父母陪伴孩子写作业,并不仅是要求他安静地把作业完成,而应是一个培养学习兴趣、享受学习乐趣的过程。比如,及时对孩子完成好的内容给予表扬,或者与孩子一起写,竞赛谁写得好,等等。

[学龄心理]如何让孩子写作业不再拖拖拉拉?

这样,孩子在写作业过程中,就会因为父母的引导和参与,降低对写作业的反感程度,就如同有些事,无论是儿童,还是成人,只有大家一起做才有兴趣一样。

所以,父母的陪伴应该是高质量的陪伴,不需要总是要求孩子必须完成作业才能如何,就像儿童看动漫不会疲倦一样,只有让他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,才能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;

而针对某一具体学习内容的引导,才能让孩子时时刻刻融入学习之中,毕竟孩子的自控力还不强,要求他一至二小时乖乖坐在那里对多数孩子来说是不行的。

推荐:

图文新闻

相关文章

热门资讯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