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妈妈网—如何做一个好妈妈|胎教早教育儿知识大全

主页 > 早教 > 孩子教育 >

“妈妈,为什么你没有小鸡鸡?”

时间:2020-06-04 作者: 阅读:5
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会遇到各种各样的“性好奇”,可说起咱们这代父母的性教育知识,那真是少得可怜。

我们羞于和别人谈论这个话题,哪怕面对自己最亲密的人、和最想保护的孩子。

“难以启齿”的性教育,成了孩子安全成长的最大障碍。

现在,总是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

其实细想想,孩子什么都输得起,唯独安全,输不起。

“ 和这么小的孩子开始谈性?

这也太早了吧!怎么也要等到青春期呀!”

许多人都认为性是成年人的事,

或是只属于生命的某个阶段。

可是,随着孩子们的长大,越来越多触目的事例,让我们看到性教育的“缺失与误区”

★当我们频频从新闻里看到无辜单纯的孩子,因不懂自我保护受到性侵害;

★当我们看到孩子把小枕头紧紧夹在两腿之间,小脸红红的模样;

★当孩子进入青春期,好像有了自己的秘密,虽然担心却不知该如何开口;

★当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和孩子分床、分开洗澡... ...

那表示,我们给孩子的性教育根本不!及!格!

“妈妈,你怎么不站着尿尿?为什么你没有小鸡鸡?”

“妈妈,他跟这个外国人在床上干吗呢?嘴巴是粘上了吗?”

“妈妈,... ...”

面对孩子连珠炮式的好奇袭来,我们通常会怎么答呢?

“这个... ... 就是... ...

哎呀,小孩子嘛,别瞎问。

你长大就知道了!”

“妈妈,为什么你没有小鸡鸡?”

  • 孩子问“妈妈,我从哪里来”,你会告诉他什么?

  • 孩子对异性的身体感到好奇,你该如何引导?

  • 和孩子一起看到电视里亲密的镜头,你会如何应对?

  • 孩子指着避孕套或者成人用品店问:“那是什么?”,你会怎么回答?

面对这些尴尬时刻,你可以胡乱应付过去,也可以借每一个尴尬的时刻,给孩子好好上一堂性的科普课。

其实,给孩子讲性的科普知识,也是帮我们自己梳理对性的态度。

当我们会准备得更好、用大大方方的态度,跟孩子交流时,那么,尴尬和困惑自然也就消弭。

“妈妈,为什么你没有小鸡鸡?”

“妈妈,为什么你没有小鸡鸡?”

有没有发现,重视了孩子的智商、情商、社交能力、艺术修养的我们,给孩子的性教育,却是远远不够,甚至往往是缺失的。

父母对孩子谈性教育“难以启齿”,主要与目前社会上存在着种种对于性教育的误解有关:

误区1. 孩子还小,根本不懂性

但事实上研究表明:宝宝很早就开始形成性别角色了,第一步就是学会区分男女:

6个月:宝宝能通过声调的差异来判断女性与男性的不同。

1岁:宝宝能准确区别男性和女性的照片,开始把男性与女性的声音和面孔相匹配。

3岁后:开始了积极的自我社会化,他们努力按照自己的理解,寻找性别的榜样。比如女宝宝模仿妈妈穿高跟鞋、涂口红……

误区2. 性教育,会污染孩子的 “天真无邪 ”

获得准确的、与年龄相适应的、完整的性信息,是每一个孩子的权利。

越小获得正确的知识,孩子越了解自己的身体、感受、性,也就越安全。

有的成人想当然地认为,越早开始性教育,孩子越早有性行为。

但实际上,孩子的好奇心往往超出父母的想象和预知,他们了解的越少,越是好奇,探索性行为的几率也就越高。

在信息如此开放的时代,让孩子绝对不接触性信息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的想法,我们只有主动提供正确的引导,也是对孩子对好的保护。

误区3. 我们当年也是懵懂过来,孩子也行

这不过是种侥幸心理,是父母对性教育的逃避。

2006年,东西方性学研究所对200名中国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。

调查结果显示:19.3%的中国青少年在12岁以前有一次或多次遭遇性骚扰和性侵害。

其中:言语性骚扰12.5%,抚摸或亲吻乳头和臀部11.2%,抚摸或亲吻性器官9.8%,他人暴露性器官7.2%,企图性交(强奸未遂)3.6%,强奸2.5%。

2016年,《女童保护2016年性侵儿童案件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》结果显示:

儿童性侵案的官方认定的隐案率是1:7。

也就是说,1起被揭露的儿童性侵案背后,必有7起不为人知。

性教育专家Amy Lang曾说:

“ 面对孩子的性好奇,有一件只有家长能做的事,那就是:和孩子分享你正确的价值观。

孩子是最容易受到父母影响的,当孩子懂得越多,就容易做出正确的决定。”

因此,遇到孩子对于“性”的连环发问与探索,家长首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
并且抢在孩子在找到各种“非官方”渠道之前,分享正确的价值观,把孩子迟早都会知道的事情先告诉他。

推荐:

图文新闻

相关文章

热门资讯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