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,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在自家卧室上吊自杀。在林奕含离世后不久,林父母发表声明,声称此前林奕含发表的长篇小说《房思琪的乐园》,女主角——13岁的房思琪,被补习班老师性侵最终发疯的故事,正是女儿的亲身经历,而林奕含也因此患上抑郁症。
大众惋惜林奕含的逝去,并开始了对性侵的口诛笔伐,与此同时,儿童保护的呼声愈发强烈,人们渴望用科学的性教育来扼制性侵的脚步,使儿童受到有效的保护。
据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“女童保护”项目发布的数据报告,在2013-2014年被公开报道年龄的343名儿童性侵害受害者中,年龄在8到14岁的有293人,占总量的85.42%。儿童性侵害在3至9年级儿童中发生的比例如此之高,让预防儿童性侵害变得格外紧迫。
据《“女童保护”2016年性侵儿童案件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》显示,2016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(14岁以下)案件433起,受害人约778人,平均每天曝光1.21起;女童遭性侵人数为719人,占92.42%。68.63%的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过防性侵教育;21.44%的家长认为性侵害离孩子很遥远,30.32%的家长不确定儿童性侵害是否会发生在身边。
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,他们对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显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。而“性”这个字,父母往往对孩子难以启齿,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性无知,从而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。
对于儿童防性侵教育,我们家长可以做些什么?
第一,告诉孩子:与人交往要做到“亲密而有边界”
一位女性,在25年的成长经历中曾被性侵犯3次。第一次是她6岁的时候,被邻居家的伯伯性侵犯,当时她年龄小,不太敢讲,默默忍受了。第二次是她8岁的时候,被班里的男老师性侵犯,第三次是她13岁的时候,又被当时的任课老师侵犯了。
经过访谈,得知女孩子的父亲很少在她的生活中出现,父亲的缺位导致她十分渴望父爱,同时也导致她没有机会去学习怎样与男人相处,怎样与男人保持一个合适的亲密而有边界的关系。
这种成长环境,导致了她6岁的时候去邻居家找小朋友玩,看到邻居家的门虚掩着,她就推门进去了,恰好邻居家的伯伯在换衣服,然后她没有走开,就站在那里看,这个时候伯伯很慌张,觉得很不好意思,但是当他见到小女孩没有离开,一直盯着自己的身体看,他就临时起意侵犯了这个女孩子。
在这个女孩子8岁的时候,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形,她被叫到老师办公室,当老师辅导作业时候,她挨老师特别近,后来老师渐渐认为可以抱一抱她,搂一搂她,这个女孩子也没有反对,最后就造成了被男老师性侵犯的不幸。
这个女孩子并不知道和不同人的亲密边界在哪里?和不同关系的人,到底要亲密到什么程度?因为交往边界不清,就造成了女孩子对男人的接近没有表示反对,造成了被性侵犯3次的悲剧。
因此,我们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需要借助绘本和漫画故事,告诉孩子与人交往要做到“亲密而有边界”。此处的边界主要指“身体边界”。“身体边界”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孩子需要知道什么是“被侵犯”。
而实际生活中,其实很多孩子,遭遇性侵犯的时候,他们当时的感觉是并不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,也就更不知道怎么处理了。
身体是有主权的,孩子有权利做自己身体的主人,随时都可以去欢迎或者去拒绝来自外界对ta身体的碰触和接近。家长要教孩子如何发展自己的身体边界。
这8种人,如果孩子不喜欢就可以拒绝抱抱。
1.刚刚认识的亲戚,孩子可以选择不抱抱。
2.爸爸妈妈的朋友,孩子不熟悉的话可以不拥抱。
3.孩子自己的朋友,不愿意的话可以不抱抱。
4.哪怕是亲爱的爷爷奶奶,小孩子不想抱就可以不抱。
5.就算是兄弟姐妹,也可以选择不抱。
6.就算是遇见了最喜欢的米奇偶人,也可以拒绝和他拥抱。
7.无论你是谁,孩子都有权拒绝身体接触。
8.包括你,亲爱的妈妈——在我不想身体接触时,请尊重我的想法。
第二,告诉孩子:不要随意暴露隐私部位
告诉小孩子“游泳衣遮住的部位就是隐私部位, 这些隐私部位是人性深处最隐秘的关于独立、自尊的部位,不能随便暴露,也不能随便给别人看和摸,别人想看想模时要学会说No”。
我们家长需要注意做到以下3点:
1.家长进入孩子房间要敲门,孩子进入家长房间也要敲门。
2.孩子在上厕所或者洗澡时,家长不能随意闯入。家长上厕所或者洗澡时,记得关上门。
3.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换衣服,不要经常穿着紧身的内衣裤在孩子面前晃悠。
第三,告诉孩子:时刻跟他人保持合适的距离
人类学家霍尔认为“人际距离”可区分为
亲密距离(0-0.5米),通常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、情人或恋人之间,在此距离上双方均可感受到对方的气味、呼吸、体温等私密性刺激。
个人距离(0.45-1.2米),一般是用于朋友之间,此时,人们说话温柔,可以感知大量的体语信息。
社会距离(1.2-3.5米),用于具有公开关系而不是私人关系的个体之间,如上下级关系、顾客与售货员之间、医生与病人之间等。
公众距离(3.5-7.5米),用于进行正式交往的个体之间或陌生人之间,这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,最远距离在7.5米以外。
跟他人保持合适的身体距离,是孩子保护自我的合理方式,因为孩子还比较柔弱,如果跟坏人间隔距离太短,不够时间逃离。
身体的安全距离教育要从小做起,家长要告诉孩子:一个人走在大街上,有人刻意靠近搭讪时,要保持警惕;去到一个陌生环境,先看看门在哪里?和陌生人谈事情时,尽量在自己熟悉的公共场所;如果一定要在单独的私密空间里头,一定要把门打开,同时坐在门边上;如果男人一定要关门,找个借口(上厕所)赶快逃离。
最后,给家长一个小贴士:
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,家长要告诉孩子:
1.不要独自到偏僻的地方,如无人管理的公厕等;
2.避免黑夜单独外出,如有特殊情况要家长来接;
3.参加活动或者见什么人尽量跟同学一起;
4.上学、放学或者外出时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,尽量要结伴而行;
5.不单独和异性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,即使是异性老师;
6.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或他人的饮料和食物;
性要做,更要说——儿童防性侵教育,家长首当其冲,责无旁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