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妈妈网—如何做一个好妈妈|胎教早教育儿知识大全

主页 > 早教 > 孩子教育 >

关于婴儿的情绪我们要了解的有哪些

时间:2020-06-04 作者: 阅读:5

看到标题,可能有不少有疑惑,婴儿也有情绪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那么问题来了,关于婴儿的情绪我们要了解的有哪些?一起来看看吧。

关于婴儿的情绪我们要了解的有哪些

小婴儿有心理情绪活动吗?许多人对此提出疑问,“这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,怎么会有心理活动呢?”他们认为这就像“鸡生蛋还是蛋生鸡”一样不可测定。

研究证实,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,不论任何年龄均有心理活动。婴儿的心理是在生活环境中,不断接受外界刺激和大脑皮质机能逐渐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

宝宝一出生就有了情绪体验。喜怒哀惧是人的四个基本情绪,后来会衍生出很多种类的复杂情绪。几个月的宝宝的情绪表现是毫无掩饰的,他们把体验到的情绪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。这样的自然流露并不是一件坏事,更不是可耻的事,家长们无需在这时候教育孩子隐忍,而是给他们以足够的爱,让他们的情绪得以正确的处理。

婴儿最大的特点是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都极为迅速。早在新生儿时就有的最初的情绪反应,这时候的情绪状态主要决定于生理需求满足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。吃饱了、睡足了他就表现出愉快、安静,就有了肯定的情绪。相反当饥饿、瞌睡和身体不适时就会哭闹,出现消极不愉快的情绪。

有的妈妈在宝宝哭的时候总是不知所措,不管怎么做都安抚不了宝宝的情绪。这时候,耐心已经消耗殆尽,妈妈们便开始变成了勒令遏制宝宝哭泣的“凶妈妈”,甚至把宝宝丢在一边不管。这样是非常危险的。你的凶可能导致宝宝难以正常表达自己的情绪,而你的不管往往导致宝宝长大后变成心理不健全的缺爱孩子。

2~3个月的婴儿产生了和成人接触的需要,因而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决定于是否有人跟他玩。如果有成人的陪伴,有人和他玩耍时,婴儿就会表现出全身的活动和笑出声,显露出非常愉快的情绪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儿童的情绪会逐渐复杂起来。

心理学家曾对500名婴儿进行观察,发现婴儿从满月到3个月末,即有欲求、喜悦、厌恶、愤怒、惊骇和烦闷6种情绪反应。微笑是身体处于舒适状态的生理反应,婴儿的微笑也具有社会性,会影响成年人,可以密切与母亲的关系,母婴不断地强化这种应答,从中获得满足,这也是婴儿的心理需求。

周岁以后的孩子,在情绪上较为成熟,开始深度与他人交往、喜欢探索周围的环境,已经知道母亲不会丢弃他,不再害怕离开母亲,对新事物有“探求欲”。这时母亲就可适时地鼓励孩子交往,接触社会,不要对孩子的探索行为设置人为地障碍,既要满足孩子的亲子依恋情感,又切忌娇惯和溺爱。

婴儿期的情绪,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的心理和智力发育。如果稍有疏忽,就可能会使孩子发育成一个退缩型、冷漠型、孤僻型或焦虑型的儿童,长大以后情绪不稳定,性格懦弱,缺少自信心,适应性差。只有认真注意婴儿的情绪,给予正确的引导、教育,孩子的心智才会健康、顺利地发育。

正确对待宝宝的情绪,我们首先要察觉孩子的情绪。很多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,常常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。尤其是宝宝还没有学会说话的时候,哭,往往是他们表达不满的最常用方法。但是情绪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含义,同样的情绪表现在不同情况下表达的内容或许完全不同。父母们要仔细体察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,才能抓住情绪表达的本质。

理解孩子的情绪。即使是不懂事的孩子,他们的情绪也是有理由的。我们不妨放下自己的家长架子,仔细观察并了解孩子发生了什么——饿了吗?尿裤子了吗?躺久了不舒服吗?热或冷了吗?一个人无聊了吗?没睡醒吗?或者只是想妈妈了……宝宝情绪不好,其实有千万种原因。妈妈往往是最懂自己宝宝的,如果妈妈们都不理解自己的孩子,那他们该有多无助!所以,觉察和理解宝宝的情绪是处理他们这些情绪的基本前提。

其次,要帮助宝宝认识到自己的情绪。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动作,让孩子意识到每种感觉的区别,这样就会渐渐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意思。比如孩子饿了,可以拍打着宝宝的肚子,说“饿了”,然后伴随以食物给予,这样以后孩子饿了就会慢慢学会拍打肚子的动作,或者是寻找食物。

家长们要有一定的敏感度,并及时处理这些幼小生命的小情绪。快乐的时候,和他一起快乐;悲伤的时候,给他们最大的关怀。比如孩子没睡醒,可以遮住宝宝的眼睛,轻轻摇晃身体,用最温柔的声音和动作来表达你的理解和心疼。

因此,要尽可能给婴儿提供声音、形象、颜色、气味等各种刺激。系统地给予婴儿逐渐增强的刺激,便可培育出接受能力极强且相当敏锐的感觉来。视、听、触觉和模仿是小婴儿的主要行为能力。在家中小宝宝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过这些能力来表现和发展的,这些特点又是他出生后各种能力继续发育的基础。

推荐:

图文新闻

相关文章

热门资讯

返回顶部